2010/5/4

氣候變遷之國土永續利用調適策略

石門水庫   ( 石榮豐 攝 )
國土規劃涵蓋以下各面向:國土利用方式與區位/產業發展/國土保安/能源發展/防災應變

1. 研擬氣候變遷對我國陸域、海洋生態與環境之影響,以及其調適策略
● 海平面上升對於台灣沿海地區陸域的衝擊,造成海岸線向後退縮,海岸地區土壤鹽化將不利於種植。
● 異常氣候及極端劇烈氣候將對台灣環境帶來重大影響,例如(1)海溫升高造成颱風侵台的頻率提高,與防災、防洪有關的生態設計標準也應提高; (2)夏季乾冷與冬季濕熱的天氣型態,也將影響某些動植物的食物鏈與生命週期或是生物多樣性,生態環境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。

2. 研擬氣候變遷下產業(農、林、漁、工業、服務業)之調適策略
● 洋流改道以及海水面溫度上升所造成的海洋生態改變,也將會間接的影響漁民的捕獲量與捕撈地點、方式的改變。
● 生態環境中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與成長週期的改變,將影響農業耕作以及收成的發展
● 極端氣候將造成工業產品供需的轉變,例如冷(暖)氣機。

3. 研擬氣候變遷下都市發展與國土利用調適之政策
● 都市熱島效應將更為顯著,都市規劃與設計應考量區域性的都市風廊概念,保留都市內自然的通風效果,減少熱島效應產生的夏季悶熱感。
● 確認保留與開發都市內綠地的重要性,降低都市內的溫度。
● 夏季午後驟雨頻率將提高並集中,都市內的排水設施建置應提高其防洪
● 鼓勵就有建物之再生與再利用,減少因新建物建造需求之CO2排放量
● 鼓勵公、私有新建物以綠建築之標準興建,運用綠建材、再生能源、以及水資源回收等概念,減少建築物之整體耗能。
● 獎勵以永續概念為出發點之都市設計、生態社區規劃與綠建築設計,

4. 研擬氣候變遷下能源及新能源之調適策略
● 生質能發展與農地釋出之關連性
● 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在藍色國土(海洋)上的規範,例如(1)離岸風力發電與國土保安; (2)潮流發電與海洋生態環境相互之間的平衡

5. 氣候變遷趨勢下所面臨的水資源衝擊,研提國土空間調適之初步策略
● 海面上升導致地下水鹽化,對於以地下水為主要淡水來於的海岸地區居民有較大影響。
● 加強集水區保育工作,因應可能之劇烈天氣型態造成大自然不可逆的災害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