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apta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therlands: Nationwide and Local Dialogue
講者:Dr. Louis (Lodewijk) Styut 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-Alterra Center
整理:石榮豐
因應氣候變遷的共識
工業革命後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暖化趨勢,使得未來氣候變遷已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課題,各國除了持續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之外,如何增進國家自我的調適能力,以降低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,亦將是未來各國政府以及民眾必須正視的重要議題。荷蘭與台灣皆是人口稠密且國土資源不豐的國家,兩國因此也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重大挑戰。荷蘭因位處歐陸低地,海平面持續上升以及萊茵河流量的增加,使得大多數的土地利用受到極大影響,另外,土壤的下沈以及都市化也是荷蘭目前正面臨的挑戰。台灣與荷蘭雖然地勢以及面臨自然威脅的挑戰不同,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對方對於氣候變遷調適的經驗中,彼此相互學習。
過去2~3年荷蘭對於氣候變遷因應的一般論點,大致可以列舉如下:
1. 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;
2. 科學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領導力;
3. 領導力是片斷化的,各自為政,需要整合;
4. 改變結構沒有用,需要改變政策;
5. 我們必須強化制度;
6. 各利益相關人以及大公司也需要一起參與談判;
7. 各領域研究也需要整合。
國家層級調適的做法
荷蘭中央政府於2007年決議成立三角洲委員會(Delta-Commission),這是一個由不同背景專家所組成的任務小組(Task Force),目的在於確保荷蘭於2100年前免於洪水災難,並且維持荷蘭仍是一個具有居住吸引力的地方。目前此任務小組提出未來設置三角洲基金(Delta Fund)、2009年制定三角洲法案(Delta Act)以及2010年設置一個具有政治實力,但不受國會控制且能管理這大筆基金的領導者(Director)等三項重要建議。另外,荷蘭政府也規劃於2009年擬定因應氣候變遷的「國家水計畫」(Natioanl Water Plan)。
三角洲委員會提出了三角洲計畫涵括幾項重點:
1. 民眾必須有危機意識;
2. 對氣候變遷不需要感到恐慌,因為荷蘭已與水奮戰上百年;
3. 每年投入約1.5億歐元用於氣候變遷防護相關建設,並持續80年以上;
4. 受保護的總產值據估計達2000億歐元以上。
和地方對話
在區域的層級,我們希望地方政府也能增強他們的危機意識(building awareness)。利用”議題圖面化”(Sketchbook)的方法,讓地方政府瞭解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衝擊,並讓科學研究者、工程師、決策者、規劃者、利益相關人坐下來討論,以地圖(Map)為基本工具,讓氣候變遷的衝擊課題能列舉在地方施政的計畫議程上。所有關於氣候變遷衝擊的地方施政議題可以表現在幾張圖面上,點出危機與機會在哪裡,以便於決策者擬定施政方向,以此方式,也可以摒除某些非關氣候變遷的討論,這些討論就不會出現在地圖上。
研究社群與決策者社群之間的溝通
在研擬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過程中,研究者社群以及決策者社群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,經由過去幾年的經驗,以下提供四種溝通互動的模式:
1. 可計算型(Computation): 決策者知道問題的所在,能夠對面臨的衝擊提出問題,並且研究社群基於以往的研究成果能夠提出決策所需的答案,這種方式的溝通是較為容易的。
2. 選項型(Options):研究社群已經知道所面臨問題的解答,然而決策者卻不知道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問題,如果要達到決策的目標,這將需花很多時間在兩者間的溝通。
3. 專家判斷型(Expert Judgments):決策者已經知道面臨的問題所在,然而研究社群尚未達到一定的共識,或是沒有足夠研究成果可以證明,此時若要做決策就需經專家判斷而達成。
4. 靈感型(Inspirations):決策者並不知面臨的問題為何,而研究社群也沒有足夠科學證據可以回答。
在荷蘭過去溝通的經驗顯示,決策者與研究者必須摒除彼此的成見,相互溝通與討論,所希望事情的改變才有可能真實發生。此外,我們發現環境研究與空間研究必須結合,因此荷蘭政府也進行了部分組織改造,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新的問題挑戰。2007年,我們將原本的環境評估署(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)與空間研究機構(National Spatial Research Institute)整合成新的環境評估署。
最後,希望未來荷蘭與台灣雙方面能有更緊密的經驗交流,目前荷蘭正在進行的一項氣候變遷跨國研究計畫,規劃把台灣幾個熱點(Hot Spots)納入,包括雲嘉西南沿海的地層下陷區,以及大台北防洪計畫,期待雙方在對抗氣候變遷的災害防制上能相互學習,共同抵禦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。(完)
※ 本文亦刊登於【氣候變遷論叢v1】(經建會,2009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