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7/15

<新聞評論>「黃萬翔:打造生態城市 已成急迫課題」

        「低碳」是經濟上的調適行為,但無法減低「全球」氣候變遷對台灣「本地」環境的衝擊與影響。比方若以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所提供的冷氣電力,雖減少了「全球」的溫室氣體總體排放量,但仍然向室外排出熱氣,強化了「在地」的都市熱島效應,加劇了暖化所造成的夏日不舒適感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低碳交通、低碳旅遊、低碳農業等屬於行為個體對全球環境暖化的「減碳」貢獻,但在暖化效應已然衝擊台灣高脆弱度的環境下,暴雨、熱浪、洪災、乾旱等問題交替出現,如何就有限資源投入災害預防、災害減低的行動,實刻不容緩。


<新聞來源>:

黃萬翔:打造生態城市 已成急迫課題



• 2012-07-16 00:55


• 工商時報


• 【記者林淑慧/台北報導】


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,發展綠色經濟將是政府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軸,除傳統產業注入綠色元素外,綠色生態城市的規畫及推動也將是重點項目,包括綠色能源、綠色運輸、旅遊、農業及綠建築。


 黃萬翔強調,台灣要打造生態城市,須打破過往以地形為主的土地規畫方式,以國際性評估準則進行跨部會計畫。未來經建會將建立一個整合中央及地方相關單位的平台,以有效整合相關預算資源和技術資源,並合作推動生態城市的治理策略。


 進入夏季以來,全球各地出現熱浪城市不少,氣溫不斷躥升,台北市也成酷熱盆地。黃萬翔表示,氣候變遷短期趨勢勢不可逆,而台灣人口高達80%集中在都市區,推動綠色生態城市,已成當前急迫課題。


 黃萬翔表示,經建會已研議「國家氣候變遷政策綱領」,並召開跨部會會議,除參考世界各國調適作為,考量台灣環境的特殊性與歷史經驗,分別就災害、維生基礎設施、水資源、土地使用、海岸、能源供給及產業、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8個領域調適,並希望由各部會依此綱領擬訂具體行動計畫。


 以澎湖低碳島為例,由經濟部斥資80.9億元,以5年時程推動,包括七美、虎井、桶盤、吉貝島為零碳示範島;低碳社區為湖西鄉龍門社區;風力發電機組96百萬瓦、太陽能1.5百萬瓦,成立後寮再生能源專區等,將澎湖打造為世界級低碳島標竿。


 黃萬翔表示,未來產業發展必須往綠色經濟方向調適,綠色經濟不侷限在太陽能、LED、風力等綠能產業,很多傳統產業可以注入綠色元素,以廣義方向創新思維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