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分析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發展風險
- 加強「防災」與「氣候調適行動」兩者間的合作
- 降低都市化地區的氣候災害
- 從社區層級降低災害風險
- 結合科學與一般企業專家支持風險管理政策
為了更有效管理與天氣有關的災害,並降低災害對於發展的衝擊,瞭解長短期氣候的氣候變化風險是重要的。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氣候改變,過往的氣象資料做為未來氣象風險分析有其侷限性,而針對未來氣候衝擊的情境模擬、氣候風險分析所需強化國家的氣象服務(meteorological services)能力、氣候降尺度技術、極端事件的分析能力等,則是必須耗費龐大人力物力始能進行的工作。此部分的工作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相對困難,因此更需跨國性的合作與支援。
未來情境模擬及脆弱度評估若與國家因應氣候變化的策略結合,將更有助於國家整體對於氣候變遷的風險管理,由奈洛比相關的工作計畫經驗顯示,此分析評估,需由國家氣候風險資訊的提供者與氣候資訊的使用者如:氣候敏感(Climate Sensitive)部門如:農業、電力、水資源等一同討論,將更為有效。
2. 加強「防災」與「氣候調適行動」兩者間的合作
「氣候變遷調適行動」需與國家內既有的「防災」領域合作。因災害防救或防治過去通常已累積許多處理與天氣、氣候相關災難的經驗,兩者之間的合作將有助於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較快開展。從現有的災害防救系統、政策與機制中,找出其中有利於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發展,或是將調適行動與原有災害防救計畫整合,都是一種方式。例如:「保險」被視為一種「減災」的工具,但同時也可以是氣候變遷的一項「調適」策略。3. 降低都市化地區的氣候災害
「城市災害強韌度指數」(Climate Disaster Resilience Index)
面向 考量的變數
- 物理面 電力、水供給、下水道、廢棄物處理、都市路網、住宅與土地利用、警報系統與疏散設施…
- 社會面 健康狀況、教育…
- 經濟面 收入、就業、儲蓄與保險、預算與補貼…
- 制度面 內部制度與發展計畫、外部制度與網絡、制度協調與合作
- 自然面 災害強度、災害頻率
4. 從社區層級降低災害風險
中央政府由上而下的調適政策指導有其必要,然而,由下而上的調適行動亦為重要之一環。奈洛比工作計畫的經驗顯示,地方政府的「調適行動」必須與社區發展結合,以成為落實到社區層級的調適行動。例如災害早期預警系統,地方居民經由訓練、結合傳統知識,有能力可做基本資料收集、預測以及發佈警訊;另外,若結合科學與社區本身對地方的瞭解,則可以發展一套適合地方運作的調適方法,從洪水警訊、海平面上升、乾旱到防止森林火災,都可從社區層級做起。強化地方各方面有關氣候變遷知識的能力,被視為降低氣候變遷災害可能風險的重要措施與手段。
5. 結合科學與一般企業專家支持風險管理政策
結合民間力量、私人企業支持氣候變遷調適行動,也是被認為降低災害風險的重要方式。適當的風險轉移機制,例如:保險,若能有妥善的規劃,將會是一個有價值的風險管理工具,可以協助整體的風險降低。德國Munich Climate Insurance Initiative(MCII)自從2005年開始便結合UNFCCC、人權組織、學術界、私部門及媒體,一起討論以「保險」為工具,激勵且啟發許多進行減低災害及氣候調適的行動
結論與建議:- 我國都市地區人口密集,應強化都市的氣候風險與脆弱度評估,並及早研擬調適行動;
- 由上而下以及由下而上的調適行動,同等重要。傳統的地方與社區層級防災機制與計畫,必須將「氣候變遷調適」納入考量;
- 引進民間資源、擴大公眾參與、跨領域的合作協調,皆是防災、降低氣候變遷風險行動成功的要素。
“Make A Difference On The Ground – A synthesis of outcomes, good practices, lessons learned, and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”, The Nairobi Work Programme, UNFCCC 2009, page 71-79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